Sebastian問Quince點解無端端大冷天時去茘枝窩,佢話中電客戶諮詢委員會成員有個新成員吳祖南,他們有個香港鄉郊基金會,在茘枝窩有復耕計劃,而家用緊小型太陽能發電設施,用來向圍網供電,趕走侵食農作物的野豬, 他們去睇睇可否搞些太陽能設施幫幫手咁話。
全文:http://www.bastillepost.com/hongkong/3-社會事/1003125-茘枝窩郊遊新去處?r=w
Sebastian問Quince點解無端端大冷天時去茘枝窩,佢話中電客戶諮詢委員會成員有個新成員吳祖南,他們有個香港鄉郊基金會,在茘枝窩有復耕計劃,而家用緊小型太陽能發電設施,用來向圍網供電,趕走侵食農作物的野豬, 他們去睇睇可否搞些太陽能設施幫幫手咁話。
全文:http://www.bastillepost.com/hongkong/3-社會事/1003125-茘枝窩郊遊新去處?r=w
幾年前聽聞荔枝窩復耕的建議,轉眼間建議已經落實。由香港大學嘉道理研究所、香港鄉郊基金、綠田園基金、長春社,聯同荔枝窩村共同合作,「永續荔枝窩:鄉村社區營造計劃」已經於去年開展,招募有意移居荔枝窩過農村生活的人士,聯同回遷的村民重新開墾荒地,種植水稻和菜蔬,一方面保護當地豐富的生態,同時在實驗新界鄉村的永續社區發展。
全文:http://news2.mingpao.com/pns/dailynews/web_tc/article/20151224/s00005/1450892888555
有這個轉變,背後的推手是前天文台長林超英。七十年代他曾到訪荔枝窩,對這裏景色念念不忘。荔枝窩是完整的客家村落,前面是美麗的印洲塘海岸公園,後方是風水林和郊野公園,對於荔枝窩的荒廢和凋零感到可惜。早前他與建築師、設計師和農夫前來,探索復興村莊的可能,認識的一些村民,對荔枝窩有深厚感情,也不忍村莊荒廢。在他推動下,香港大學嘉道理研究所、香港鄉郊基金、綠田園、長春社,聯同荔枝窩文化促進會共同合作,成立「永續荔枝窩-鄉村社區營造計劃」,兩年前起,向村民租下農田,招募義工下田,以有機方法耕種, 回復昔日面貌,他們最終目標是,「透過復耕去復村」。
全文:http://news.mingpao.com/pns/綠色生活﹕復耕復村%20荔枝窩村好示範/web_tc/article/20150719/s00005/1437242847613
近年村民回流,希望告老歸田,復耕復鄉,重構鄉與郊的關係。但田園水文系統經近四五十年荒廢,需要大量人手及設施重設,村民苦無資源入手,同時要面對政府由上而下更改荔枝窩村規劃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。村民後來與「嘉道理研究所」、「綠田園基金」、「長春社」及「香港鄉郊基金」合作,舉辦「農業復耕及鄉村社區營造計劃」。
Hong Kong Countryside Foundation chairman Lam Chiu-ying, a project partner, said gaining trust from villagers was vital. “We need to be humble and show them respect,” Lam said.
幸好後來得到「外部勢力」協助,包括香港大學嘉道理中心、香港鄉郊基金、綠田園基金及長春社,於二○一三年底開展「農業復耕及鄉村社區營造計劃」,招募了一批學員,接受理論訓練後,定期進行稻米耕作,及試驗有機及生態農法。
Video link (連結):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supplement/travel/art/20150411/19107831
香港鄉郊基金項目經理Teresa指,復耕改變雜草叢生的田野,讓溪水恢復灌溉農地,大批雀鳥去而復返,重拾多元生態。她稱,復耕最困難是水利工程,犁田最初要多水,開始長穀又要減少水流,而且租船也是難題之一。
全文: http://mob.hkheadline.com.hk/dailynews/content_hk/2014/09/19/301894.asp
Ten green groups have jointly called on the government to stop a plan by a private developer to build 60,000 columbarium niches at Sha Lo Tung in Taipo. They say the project would destroy 20 hectares of the countryside. A board member of the Hong Kong Country Park Foundation, Ruy Barretto, said the site is of high ecological importance.
Full article from RTHK: http://www.rthk.org.hk/rthk/news/elocal/news.htm?elocal&20120614&56&847631
發展商擬在大埔沙螺洞興建佔地四公頃的骨灰龕 場, 提供六萬個骨灰龕位。有關環境評估報告已完成,現正諮詢公眾見至本月十九日。由於發展項目勢破壞大量林木,香港鄉郊基金會、長春社、地球之友等十個環保團體昨日再高調提出反對。
據悉,香港鄉郊基金有意與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商議,以地換地的形式取代沙螺地發展計劃,建議中政府傾向以大埔船灣修復堆填區土地,向發展商換取沙螺洞地皮。不過,有關以地換地的概念只是初步構思,未有訂定具體細節。